黑茶的起源与发展_什么黑茶最好
很多朋友对于黑茶的起源与发展和什么黑茶最好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黑茶的地位
1、黑茶(darktea),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广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
2、黑毛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茯茶、千两茶、黑砖茶、三尖等)、湖北青砖茶、四川藏茶(边茶)、安徽古黟黑茶(安茶)、云南黑茶(普洱熟茶)、广西六堡茶及陕西黑茶(茯茶)。
二、茶叶的发展史及思路
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2、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3、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4、汉代:(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
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
2、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
3、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
4、汉代:(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有得于茶业的发展。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获得。
7、元代:700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
8、明代:据今600多年,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
9、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
10、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11、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
12、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茶叶,俗称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jiǎ),茗,荈(chuǎn)。茶叶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三、黑茶的制作工艺
杀青分为手工和机械杀青两种,现在多为机械杀青。一般除雨水叶、露水叶和芽叶外,都要按10:1的比例洒水,利用高温蒸汽将茶叶均匀杀青。
杀青后趁热揉捻,将茶叶初步揉捻成条,茶汁溢出附于表面,为渥堆做准备。揉捻宜轻压、短时、慢揉。
此工序最为关键,也是黑茶色香味形成的重要环节。此时选择较暗、洁净的地面,渥堆高度一般不超过一米,表面覆盖湿布或蓑衣等物。温湿度都很讲究,过干则需洒水,过湿则翻拌。当看到茶叶已经变得黄褐。
渥堆后茶条容易回松,需复揉使之紧卷,时间一般为6-8分钟。
传统上,黑茶的干燥采用的是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烟味。此时需用特制的七星灶,进风口用砖砌成七个孔,烘茶坑分大中小,下以松柴明火烘焙。烘焙时茶叶色泽渐渐变为乌黑油润,有独特的松烟香,这样,黑毛茶的制作才算完成。
四、黑茶的制作工序的六个步骤
黑茶原料比较粗,为了避免黑茶水分不足杀不匀透,一般除雨水叶、露水叶、嫩芽叶外,以10:1的比例洒水(即10公斤生叶1公斤清水),洒水要均匀,以便于黑茶杀青均匀。
黑茶原料粗老,揉捏要掌握轻压、短时间、慢揉的原则,初揉中揉捏机的转速最好是40转/分钟左右,揉捏时间最好是15分钟左右,黑茶的嫩叶变成条状,粗叶变成皱纹即可。
1、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重要工序,黑茶发酵堆在背窗、清洁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渥堆发酵过程中要进行一次堆积,使发酵均匀。
2、堆放24小时左右时,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色,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手伸入茶堆后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击即散,即发酵适度。
将渥堆适度的黑茶坯料分解后,用机器复揉,压力比初揉稍小,时间一般为6~8分钟。下机解块,及时干燥。
烘培是黑茶最初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通过烘烤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质是油黑和松烟的香味,干燥方法采用松柴旺火烘烤,不避免烟味,分层加湿坯料和长时间一次干燥,与其他茶类不同。
自然晾置法是传统的干燥技术,黑砖还采用这种传统技术,茶叶踩包压成形后,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10-15天。千两茶百两茶等采用日晒夜露49天的干燥技术,缓慢干燥水分。
五、六大茶类基本形成的时期是
1、六大茶类基本形成于唐宋时期,齐全于清朝。茶类最早是绿茶,其次是黄茶和黑茶,再次是白茶和红茶,最后是青茶。
2、公元1368至1700年前后,从炒青到六大茶类时期,虽然也只有三百多年,但发展很快。
3、由于炒制烘青绿茶的实践,要求高香的品质,认识到烘干香气不如炒干。通过炒干的实践,发明了炒绿茶的制法。随着制茶技术逐步变革,新的发明创造也不断推陈出新,制茶花色就越来越多。
六、黑茶长在什么土质上
黑茶长在冰渍岩层上,这种岩层形成于6亿年前,安化特有的古老岩层。这种岩层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土壤风化完全,石砾较多,杂色,通透性能好,富含有机质和各种矿物质营养元素。”让黑茶在生长的过程中有效品质成份和保健营养更丰富。
七、黑茶和熟普的区别
1、普洱茶的加工与黑茶的加工有质的区别。黑茶加工过程中鲜叶至成品的是连续完成的。原料嫩度不同,加工的时间长短不一。从我们对云南普洱茶工艺的研究表时:普洱茶加工虽然属于后发酵,原料基础不同,鲜叶至成品是间断的过程,云南普洱茶的前身是绿茶中的晒青。因此,普洱茶工艺不是黑茶工艺。如果把普洱茶连续的来看,它则是区别于现有六大茶类的另一类茶。
2、从原料来年,黑茶加工的初级原料是中小叶种,普洱茶则不同,其原料是云南大叶种加工的晒青绿茶,从发酵的湿度来看,黑茶加工湿度是鲜叶本身水分杀青剩余的部分,堆湿一部分来源于杀青后的残余温度。另一部分由微生物生命活动代谢产生。普洱茶加工是人工加湿,潮水量是产生温度高低和速度快慢的重要指标。适度潮水渥堆及微生物自然接种是品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3、由于黑茶加工的原料是中小叶种,其内含物质相对较低,尤其是有效化学成分含量少,即咖啡碱、茶多酚、茶多糖等有益成分,微生物作用时间短,有益成分的转化相对少,且黑茶原料化学成分未受光的作用,因此没有光化学的参与,普洱茶则不同,云南大叶种内含物质丰富,尤其是茶多酚、茶多糖等成分是构成云南普洱茶有效物质。与普洱茶醇厚、甘滑等品质特点相关,同时,普洱茶品质的形成除茶树品种外,直接受光化学和有益微生物的作用,这也是普洱茶品质形成与黑茶不同的关键点。
4、黑茶是以小叶种茶树粗老鲜叶为原料,制成的初制毛茶;普洱茶是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自然发酵陈化,或人工渥堆后发酵而制成的再加工茶类。黑茶与普洱茶的外形,内质有着本质的不同。黑茶主要做成紧压茶供边销,属于边销茶;普洱茶有各种规格的散茶和各种形状的紧压茶,可供边销、内销和外销
好了,关于黑茶的起源与发展和什么黑茶最好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