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第一杯要倒掉吗「第一口茶该不该倒掉」
第一口茶要倒掉吗?
有这样一种现象。泡茶时,先倒一次茶,再倒“哇”。这个动作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很多爱茶的人都有这种做法。说得“俗”一点,中国人倒掉的第一口茶,加起来可以代替整个西湖。在这篇文章里,我会给你全面分析第一茶,告诉你“倒茶”其实是茶界的一大谎言。
1.第一杯茶的谎言
声明:第一茶可以洗掉农药残留。
因为茶叶的特殊性,不能像水果一样洗,所以很多爱茶的人用第一口茶“洗”农药残留。
但大部分农药都是脂溶性物质,热水只能溶解稀释少量。单靠第一口茶是真的洗不掉农药残留的。如果你还在为农药残留“苦”,那就只能买有机茶了。
声明:第一口茶反正不好喝,倒出来也没关系。
这句话主要是从温润的角度讲第一口茶,认为“温润泡”没有达到饮用的最佳口感,倒出来也无所谓。这种做法是不被认可的,因为茶叶的有益物质最大程度的沉淀在第一泡里,尤其是绿茶。
我见过一个人沏君山银针,就因为茶汤里有毛,就可惜了,因为那是著名的黄茶汤里最神奇的泡沫。
声明:第一茶是用来冲走杂质和灰尘的,是没用的泡。
当然,这种说法是针对那些有一定陈方时间的茶的。第一泡确实有洗的作用,可以不喝,但是说是“无用泡”其实有点偏颇,因为作为第一泡,里面充满了这种茶的很多品质信息,很有表现力。
比如第一口茶入口后,感觉到一股淡淡的灰尘和异味(如烂菜、檀香),说明这种茶的储存空间不够干净卫生;如果尝到了焦味,说明这种茶的制作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比如炸糊、烤焦;如果尝起来有点霉味,说明这种茶在储存过程中遭受了一些潮湿;如果茶汤里飘着碎茶和碎渣,说明原料的档次不高或者你的茶叶撬技很差。
有人曾开玩笑说,头道茶是普洱茶的“黑匣子”,里面有很多商家不肯告诉你的信息。所以下次买普洱茶的时候,不妨品尝一下口茶,细细品味一下里面的异常味道。这个方法非常容易使用。
2.第一种茶来自哪里
谁来教我们洗头泡茶?
“不管怎样,无论如何都要先洗第一口茶再泡茶”的观念是从哪里来的?
首先,可以说人们对茶有一个错误的干净认识。在古代,由于制作工艺和船运等技术条件较差,少数茶叶确实存在洁净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只要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茶叶,基本都没有卫生问题。换个说法,如果茶叶脏了,是不是一定要先洗咖啡粉再喝咖啡,把红酒煮开再喝红酒?据说在传统的红酒制作过程中,你还需要踩葡萄。
有脏茶吗?是啊!但只要是标准厂家生产的茶叶,一般都不存在卫生问题。
第二,我觉得第一种茶叶可以冲走农业残留物,前面文章提到过。
再次,是一些不专业的茶艺表演者的放大。在表演的过程中,为了完善整个制茶的步骤和流程,几乎每场表演都会表演第一口茶,第一口茶的作用在无形中被放大和升华。所以人们按照茶艺师的方法泡茶,进而脱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歧视。
最后是商家的销售手法。前文提到,茶叶的第一泡水往往含有茶叶的很多条件,尤其是普洱茶,更耐泡。所以很多商家为了让你拥有“最好的汤味”,会把第一口茶洗一遍,有的甚至会洗两遍,三遍,甚至四遍。久而久之,人们以为这是泡茶的正确步骤,其实是商家洗茶叶不良信息的行动。
总结:第一茶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
3.哪些茶叶需要洗?转身喝茶。
对于第一种茶,茶叶其实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自然状态或低度成型的茶叶。
这里的“自然状态”是指以自身状态呈现的花茶、白茶等茶类产品;而“成型程度小的茶”就像大部分绿茶、红茶、黄茶。
对他们来说,喝的是茶本身的味道,没必要倒掉第一口茶,尤其是像一些著名的绿茶。茶最美的香气和清新,都在第一道茶汤里。
第二类:塑形度高的茶。
例如球形乌龙茶或普洱茶、沱茶、砖茶等。由于其特殊的形状,茶叶在泡的过程中会有一个“慢慢拉长”的过程,所以经常用第一口茶来温润茶叶,这个泡是完全可以喝的。
只是在正式场合,因为茶汤没有达到品尝的最佳状态,不会给客人温润的气泡。
第三类:有陈化时间的茶
这类茶指的是陈年茶和以普洱茶为代表的老茶。第一杯茶通常被用作“温暖”功能,更多时候被用作“唤醒”功能。即使是有储存问题的茶叶,很多人也会多次清洗,企图掩盖储存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如上所述,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建议喝第一口茶,但它的“健康”状态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出来,比如闻干茶,看第一口茶的颜色,闻它的气味,甚至品尝后吐出来。
从上面可以看出,不是因为茶叶不干净或者能洗掉农药残留,而是出于茶味的考虑。第一种茶是唤醒茶叶,使其达到最佳的品鉴状态。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第一茶都要倒掉。绿茶或轻度发酵的茶不需要倒掉。发酵重的茶或陈化时间长的茶需要醒酒,第一口茶要倒掉。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