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潮茶是什么,潮流中的茶
时下,“潮流”一词很难说清楚,但它却和“时尚”、“流行”等词汇紧紧粘连在一起。有人说,女人追赶“潮流”要比男人还“潮流”,因为女人的神经要比男人更加敏感,更具跳跃性。服装潮流,发型潮流,首饰潮流,帽子、鞋子甚至美容都可以“潮流”一把,有时候会让人看不懂甚至不顺眼。问题是,现在居然连吃茶也讲起潮流,这说明潮流是不可预测的。过去是花茶的天下,现在吃花茶的“潮流”似乎已成昨日之事。九十年代中期,大家都跟在台湾乌龙茶的潮流里涌动,“阿里山茶”“犁山茶”“冻顶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等等,后来这吃茶的潮流又开始流向了“铁观音”、“武夷岩茶”等。这期间,“安吉白茶”也唱过高调。而今,新一轮的普洱茶潮流风靡全国,大有“月亮走我也走”的感觉。其实呢,对圈内人而言,潮流是一回事,吃茶的人又是另外一回事。起码在吃绿茶或产绿茶地区的人们从来没有被这种“潮流”或左右或感动或跟着感觉走。
在现实生活中,大抵吃茶者吃什么样的茶,其实是跟物质生活条件有关的。文革期间,许多人都吃花茶,以为茶叶只有这种茉莉花的味道,对其他的茶类概念不甚了解,况且真有其他好的茶叶也只能望茶兴叹,因为那时候的人大多囊中羞涩。九十年代末,随着中华茶文化的伟大复兴,茶叶的品种不断增加,茶叶的质量不断提高,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吃茶者,人们也就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选择六大茶类中适合自己的某一种茶叶。于是吃茶的大潮流跟着流行起来。
然而,这几年,中国茶叶市场突然涌动起吃普洱茶的潮流。这“潮流”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推着吃茶人的后背,让他们疯狂的购买普洱茶。这在中国茶叶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究竟是谁点燃了这根炒作普洱茶的导火索?至今说法不一,吃茶者是无法判断其正确与否。但有一点是真真切切的,就是现在由数量众多的家庭和个人手中都储藏和囤积了林林总总的普洱茶:有饼的、砖的、砣的、散的、块的;有站着的、躺着的、挂着的、叠着的、摞着的,看着这堆茶,就让人想起“茶马古道”的历史不是在边关,而是折回到了中原大地,回归到家庭的储藏室。甚至有些人就等着普洱茶增值,并不厌其烦地每天侍侯着这些茶,大有做普洱茶的奴隶是幸福的感觉。而在山西,却出现了小煤矿主津津乐道于互相攀比普洱茶之年头以显身价。这样做是否正确,另当别论。但我最为担心的是,当人人把手中和家家把囤积的普洱茶放着不吃而去等增值,有朝一日都拿出来投放市场,恶果就不可避免。说得小一点,扰乱了普洱茶的价格;说得大一点,意味着普洱茶市场的崩溃。这绝非危言耸听。这“潮流”真是害死人呢!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