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碗茶诗原文解释翻译赏析「七碗茶诗朗诵」
今天给各位分享七碗茶诗原文解释翻译赏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七碗茶诗朗诵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一、七碗茶诗内容
卢仝七碗茶诗,即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但需要注意,《七碗茶诗》并不是单独的一首诗,而是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节选。
二、七碗茶诗作者
1、《七碗茶》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重点的一部分,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广为传颂。
2、河南沁园景区有五十五眼泉。西湖的桃花岛,四面环水,百竹拥翠,岛下有一泉眼,从入岛的拱桥边喷出,翻涌数尺之高,落入泉组河。其水质清澈甘甜,旧时人称桃花泉。
3、中唐时的沁园已变成河东、河南、河内的官僚宦族和文人墨客的休闲场所和宴游文化中心。
4、家住河内济源思礼村的卢仝,(约795—835)号玉川子,是“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虽出身名门望族,家境却十分贫寒。他耿直孤僻,淡泊名利,尤厌恶官场的孽政弊息,不入科考,隐居山野,刻苦攻读。不被高官厚禄所诱,拒绝仕途,以清贫耿介闻名。朝廷闻知卢仝的才学,曾两次征他为谏议大夫(官位五品),但他憎恶朝廷宦官专权,卑视官场龌龊,都未应命而谢绝。正如他《冬日》诗中所曰“上不识天子,下不识王候。”(《全唐诗》卷588〈卢仝诗集〉)。韩愈尤以喜爱卢仝的才学和狷介高洁的节操,在任河南令时对卢仝时有接济。因此,卢仝一生与韩愈、张籍、孟郊、贾岛混在一起,成为唐代韩孟诗派的重要人物,继而成为中国的“茶仙”。
5、沁园的所在地博爱县许良镇与沁阳市的山王庄镇至济源市的五龙口镇和九里沟,全长三十多公里,是南太行脚下最美、最有故事的风景带。不满时世,却又放骇自我的卢仝常邀好友,在这一带观景饮游。因此,九里沟的卢仝茶台遗存尚在,沁园里的“韩茶”、“卢泉”和“七碗茶歌”的故事流传至今。
6、唐元和四年,家住河内孟州的河南令韩愈与河内济源的卢仝一起逍遥河内的沁园。两人与艺妓坐饮,歌舞一阵,便唤侍女上茶。而唐时的河内人,只喝当地的菊花茶和冬凌茶。卢仝虽也是河内人,毕竟为“茶仙”,龙井、毛尖无所不用,所以菊花茶虽然淳和甘甜,却缺少清苦之美,因此大为不快。韩愈是来这里移竹的常客,对竹林植物甚是了解,就带卢仝在竹林里采摘一些了竹串子,建议将其泡茶试饮。结果竹串子未经泡制,泡出的茶苦涩有余,清香不足,卢仝很是苦恼。片刻之后,卢仝突然提议出去看泉,韩愈不解其意,跟在后边。只见卢仝每到一泉,捧水就喝,结果五十五泉看完,肚子喝的鼓胀,逗韩愈捧腹大笑。稍后,卢仝让侍女将桃花泉水盛起,再次烹煮,让韩俞酌饮。韩愈品后,顿解其意,不尽乐道:“甘苦相济,清雅漫延,别有滋味,好茶、好茶!”原来,竹串子的药理,就是生津和血,清热去火,和肺解毒,加上桃花泉的甘甜和矿物成份的药化反应,竹串子茶变得柔绵、清心,益脾、养神,的确为上佳饮品。
7、以后的日子,韩、卢二人常邀张籍、孟郊、贾岛等朋友多次来桃花泉煮饮,歌赋词呤,留下了很多佳话和诗篇。
8、唐元和六年,卢仝收到好友谏议大夫孟简寄送来的茶叶,又邀韩愈,贾岛等人在桃花泉煮饮时,著名的“七碗茶歌”就此产生。卢仝的茶歌所表达的饮茶感受,不仅仅是口腹之欲,而是将“竹串子茶”的药理、药效溶入其中,醒神益体,净化灵魂,激发文思,凝聚万象,制造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境界。
9、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10、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11、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12、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13、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14、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15、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16、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17、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18、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19、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20、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21、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22、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23、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24、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25、《七碗茶歌》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第三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润,第二碗帮人赶走孤闷;第三碗就开始反复思索,心中只有道了;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写出了茶之美妙。茶对他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专心的喝茶竟可以不记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
26、卢仝(音tng〈形〉)(约795~835年),号玉川子,济源(今河南)人,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唐代诗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
27、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这首《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茶圣”陆羽相提并论。
28、至今的九里沟还有玉川泉、品茗延寿台、卢仝茶社等名胜。
三、七碗诗全文
1、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2、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3、两碗下肚打破了孤独烦闷的心情;
4、三碗喝下后搜肠刮肚寻章摘句,只记得文字五千卷;
5、四碗喝下轻微发了些汗,平生经历的不平事,都向浑身的毛孔发散;
6、五碗喝下后感觉全身的肌肉和骨头清爽无比;
7、六碗下肚感觉飘飘欲仙,通达神灵;
8、七碗就吃不得了,只觉得两腋下习习清风徐徐生出。
四、茶仙卢仝七碗茶歌赏析
1、这首诗由三部分构成。开头写孟谏议派人送来至精至好的新茶,本该是天子、王公才有的享受,如何竟到了山野人家,大有受宠若惊之感。中间叙述诗人反关柴门、自煎自饮的情景和饮茶的感受。一连吃了七碗,吃到第七碗时,觉得两腋生清风,飘飘欲仙。最后,忽然笔锋一转,为苍生请命,希望养尊处优的居上位者,在享受这至精至好的茶叶时,要知道它是茶农冒着生命危险,攀悬山崖峭壁采摘而来。可知卢仝写这首诗的本意,并不仅仅在夸说茶的神功奇效,其背后蕴含了诗人对茶农们的深刻同情。
2、卢仝的此诗细致地描写了饮茶的身心感受和心灵境界,特别是五碗茶肌骨俱清,六碗茶通仙灵,七碗茶得道成仙、羽化飞升,提高了饮茶和精神境界。所以此诗对饮茶风气的普及,茶文化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卢仝好茶成癖,诗风浪漫。茶的功效,和卢仝对茶饮的审美愉悦,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以诗名,诗则又以茶名也。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
3、卢仝(约795-835)唐代诗人,自号玉川子,年轻时隐居少室山,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朝廷曾两度要起用他为谏议大夫,而他不愿仕进,均不就。曾作《月食诗》讽刺当时宦官专权,受到韩愈称赞(时韩愈为河南令)。甘露之变时,因留宿宰相王涯家,与王同时遇害。据清乾隆年间萧应植等所撰《济源县志》载:在县西北十二里武山头有“卢仝墓”,山上还有卢仝当年汲水烹茶的“玉川泉”。
五、卢仝七碗茶诗原文
1、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2、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3、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4、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5、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6、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7、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8、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9、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10、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六、七碗茶全文
1、《七碗茶》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重点的一部分,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广为传颂。
2、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3、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4、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5、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6、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7、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8、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9、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10、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11、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12、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13、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14、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15、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16、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17、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七、七碗茶诗全文译文
1、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2、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3、两碗下肚打破了孤独烦闷的心情;
4、三碗喝下后搜肠刮肚寻章摘句,只记得文字五千卷;
5、四碗喝下轻微发了些汗,平生经历的不平事,都向浑身的毛孔发散;
6、五碗喝下后感觉全身的肌肉和骨头清爽无比;
7、六碗下肚感觉飘飘欲仙,通达神灵;
8、七碗就吃不得了,只觉得两腋下习习清风徐徐生出。
七碗茶诗原文解释翻译赏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七碗茶诗朗诵、七碗茶诗原文解释翻译赏析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牡丹茶诗句「一杯牡丹茶」
2025-07-19 04:04:09西汉末年,刘秀为了躲避追杀,躲在柏乡县北壕村弥陀寺的牡丹花下。在他伤势混合的时候,护花长老用牡丹花蜜…
为什么茶叶能长时间泡在开水中?科学解释让你惊呆
2025-06-26 11:45:27茶叶是中国的国饮,也是世界上的饮料之一。在中国,泡茶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许多人每天都会泡一两杯茶来享受…
白居易关于茶的诗(杨万里的茶诗)
2025-06-27 03:26:15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杨万里的茶诗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杨万里的茶诗的知识,包括白居…